- · 《经济与管理研究》投稿[04/09]
- · 《经济与管理研究》数据[04/09]
- · 《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04/09]
- · 经济与管理研究版面费是[04/09]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今天起正(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互联网平台优化算法主要通过大数据分析算法模型计算出业务经营的最佳策略,与此同时,与算法相配合的还有一整套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一旦违背部分
互联网平台优化算法主要通过大数据分析算法模型计算出业务经营的最佳策略,与此同时,与算法相配合的还有一整套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一旦违背部分算法规则,则会在考核中失去“优势”,并可能带来了一些恶性应对行为。对此《规定》专门提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劳动者提供工作调度服务的,应当保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平台订单分配、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相关算法。
确保算法公开透明 严防刷量控评影响舆论
雇佣网络“水军”实施流量造假,鼓动“饭圈”粉丝互撕,刷量控评,一些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干预热搜,影响网络舆论的现象让人诟病。明天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将给这类影响网络舆论的“黑手”戴上“紧箍咒”。
在娱乐行业,部分流量明星动辄可以拿到上亿甚至十几亿的商业回报,明星商业平台无所不用其极地制作话题、进行炒作,任何可以引发粉丝关注讨论的行为,甚至是粉丝之间的网络骂战,都是商业团队常规的策划内容。品牌方也深谙此道,甚至运用手段刻意制造不同粉丝的矛盾,掀起骂战来博眼球、拉流量。
3月1日正式实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要求算法推荐服务应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鼓励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综合运用内容去重、打散干预等策略,优化规则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建立健全算法机制机理审核、科技伦理审查、用户注册、信息发布审核等管理制度,不得利用算法操纵榜单、控制热搜等干预信息呈现。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 左晓栋:我们看到的内容有可能会越来越偏离公正,偏离中立,被人为地或者是背后有算法在引导的情况,那么就需要进行必要地干预。
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张欣:原则上告诉我们说这些设计人员不能去开发这样的算法,如果进行了这样相应的行为怎么办?这一次的管理规定当中非常明确提出要去承担相应的责任。
防止诱导沉迷消费 保护特殊群体利益
如何防止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保护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权益?针对这些诉求,明天施行的《规定》也进行了精细化的规定。多位专家表示,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管体系,形成算法治理长效机制,将是确保《规定》落到实处的核心要义。
《规定》提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审核、评估、验证算法机制机理、模型、数据和应用结果等,不得设置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伦理道德的算法模型。
针对未成年人,《规定》提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推送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规定》还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应当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充分考虑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办事等需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智能化适老服务。
监管如何落地落实?《规定》明确,事前监管,确立算法备案、算法评估等制度;区分监管,确立分级分类的思路;系统监管,建立多元共治的局面。专家认为,《规定》着力完善治理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全链条监管。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如违反相关规定,会被处以警告、通报批评、罚款等,必要时还将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和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 左晓栋:强调主体责任非常重要,因为平台是算法推荐的使用者,因此只有把平台的责任压实,那么平台才有自觉性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
来源:央视网
编辑:夏徐寅
责任编辑:施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经济与管理研究》 网址: http://www.jjyglyjzz.cn/zonghexinwen/2022/0301/1455.html